传统观点认为,商品作为实物资产,其价格取决于供需基本面因素,期货交易不会影响到实物商品的价格。但是,2004年左右流入商品市场的资金暴涨后,商品市场金融化这一主题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商品期货价格、现货价格以及商品与金融资产的联动关系展开,但许多问题尚没有定论。例如,许多作者认为投机对实物商品价格存在正向的影响,而一些作者持相反的观点;有学者将商品与金融资产间联动相关性的增加归因于金融危机的发生,而不是金融化所带来的影响。产生分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利益变量不仅仅由金融投资者决定,还与商业对冲者有关,但是许多数据将这两个因素划为一组进行考虑;其次,在研究金融投资活动及其对期货价格的影响时未考虑内生性问题;最后,由于商品市场金融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学术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市场参与者等从不同角度研究这一主题,产生了多方面不同的结果。在现有百家争鸣式探讨商品金融化问题的背景下,避开利益变量,直观地从商品价格数据出发研究商品是否已转变成了金融资产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最近,在能源经济管理领域权威期刊Energy Economic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来自瑞士圣加仑大学银行与金融研究所的Adams及其团队研究了商品市场金融化的问题。他们采用LMG方法,以原油商品作为主要的讨论对象,将商品价格的变化分解为三部分:由经济基本变量解释的部分、由金融变量解释的部分和无法解释的变化部分,并跟踪1990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上述三个部分对影响原油价格变化的重要性程度情况。在文章中,他们将2004年以前的时间划分为前金融化时期,2004至2014年6月划分为金融化时期,之后的时间段划分为去金融化时期,并用Kilian提出的全球经济活动指数、实际利率、石油库存水平变化和美元汇率变化四个变量代表基本经济变量,用VIX波动率指数、S&P500指数收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度量和商品期货风险溢价代表金融变量展开研究。他们不仅研究了经济基本变量、金融变量对原油收益相对重要性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还将实证研究扩展至了原油波动性,说明金融市场与原油市场间的风险传递。另外,他们还将玉米、金、铜、热油商品以及未被纳入彭博商品指数或S&P GSCI指数的橙汁、木材和燕麦纳入研究范围,并进一步验证金融变量对股票指数的重要性,进行稳健性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经济基本变量在解释商品收益与波动方面一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前金融化到金融化期间,金融变量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急剧增加。第二,就定价方面而言,金融化将商品部分地从实物资产转变成了金融资产。而且,金融化的作用目前正在减弱,商品可能已经进入了非金融化时期。
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量化了金融投资者在商品市场中的影响程度,为商品市场金融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二是利用分解方法直观展示了金融投资者对商品市场影响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以此划分了商品市场金融化的三个阶段,肯定了商品去金融化时期的存在。
论文的结论不仅对学术研究、政策制定、市场参与者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未来商品价格及波动率变化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例如,可以深入考虑金融因素中金融投资者行为方面的某些因素对商品价格及波动变化的重要性,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掌握商品价格变化。
评述文献:
Zeno Adams, Solène Collot, Maria Kartsakli, 2020. Have commodities become a financial asset? Evidence from ten years of Financialization. Energy Economics 89: 104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