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碳定价与智能决策”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北京大学刘宇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群伟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王玉东教授以及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武汉)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光星博士作学术报告。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张跃军教授主持会议,来自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武汉)公司等40余人参会。

研讨会现场
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武汉)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光星博士以《充分发挥碳市场的作用,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为题,深入剖析了欧盟实施碳关税(CBAM)的动因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和全国的潜在影响。他详细解读了产品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及碳关税征收额度的计算方式,并深入剖析了欧盟碳关税和我国碳市场的关系、我国碳市场的建设进展及成效、我国企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关税挑战、以及企业和政府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杨博士还介绍了湖北宏泰集团在“双碳”领域的工作基础及服务方向,特别推介了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最新打造的“中国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

杨光星博士作报告
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群伟教授以《环境规制政策对劳动力配置的复杂性影响》为题,聚焦我国2013年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企业内、产业间、城市间的多维视角,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系统探讨了环境政策实施对劳动力需求、劳动力结构等方面的劳动力再配置的影响。他强调,监测和评估环境规制的阶段性效果,制定更灵活、可调整的环境政策十分必要,政府应平衡好环境质量提升和就业市场稳定,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

王群伟教授作报告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玉东教授应邀作《Social transmission and stock market: A natural experiment from WeChat》的报告。王玉东教授指出,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交软件,是现如今社会传播的重要载体。已有研究发现,社交软件可为人们提供投资价值,但其传播的信息具有一定偏差。围绕社会传播与股票投资这一主题,王玉东教授聚焦微信点赞评论实名制这一自然实验,基于GPT大语言模型处理的微信公众号推文文本数据,结合自我表现理论和社会传播偏差理论,探究了微信实名制引发的社会传播的变化如何影响股票投资收益。

王玉东教授作报告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宇教授应邀作题为《CGE模型宏观与微观影响分析验证》的学术报告,刘教授首先介绍了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在经济环境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指出CGE模型因其数据与参数校准透明度不足以及结果解释的间接性等特征,常被视为缺乏透明度的"黑箱"。针对这一关键问题,刘教授创新性构建"CGE模拟-经验回归"一体化分析框架,通过将模型推导的理论机制与多维度实证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实现了模型结果的可解释性,显著提升了CGE模型的透明度,为模型校验与优化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支撑。为具体阐释该框架的应用价值,刘教授以"工资水平上涨10%的多维度经济影响"模拟研究为典型案例,深度解析了CGE模型在揭示宏观经济系统运行规律方面的独特优势。

刘宇教授作报告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围绕CGE模型在电力市场研究中的应用、未来欧盟碳关税对中国锂电池出口的可能影响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与会师生受益匪浅。
本次研讨会聚焦“双碳”目标下的前沿议题,通过跨学科、多维度的学术对话,系统探讨了碳定价机制创新、环境政策评估及绿色贸易应对策略等关键问题。与会专家以模型构建、实证分析与政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破解能源经济系统复杂性、提升环境规制有效性、应对国际碳关税挑战提供了创新思路与方法论支撑。会议不仅展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在碳中和领域的理论突破,更搭建了产学研深度协同的创新平台,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碳市场话语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了学术智慧与实践方案,彰显了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担当。
(供稿:刘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