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刘宇教授应邀作题为“Interactions Between Mitigation Policies Delay the Achievement of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的学术报告。研究中心张跃军教授主持报告会,来自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北京大学的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4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限制在2°C以内,并努力将温升控制在1.5°C以内。然而据测算,如果有条件和无条件承诺全部按时执行,全球温升可以保持在1.9℃-2℃,但仍难以实现1.5℃目标。随着气候行动日益紧迫,气候政策也在不断升级,但政策制定缺乏对政策协同的关注,政策间协同机制可能会使政策实际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从而增加实现气候目标的难度。
刘宇教授从政策协同视角出发,基于中国能源经济可计算一般均衡(CEEGE)模型,深入探讨了我国不同碳减排政策之间的协同互馈机制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问题。通过比较1275个政策组合情景,发现可再生能源政策和终端电气化政策的组合政策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最佳,而碳定价政策与可再生能源政策由于减排机制相似,组合政策的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因此,优先支持可再生能源和终端电气化政策,能够以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实现碳中和。在将政策间的协同互馈机制纳入考虑后,中国实现碳中和比预期更具挑战性,实现碳中和情景数量减少六分之五,实现时间推迟5-6年。
刘宇教授的报告内容充分详实,为气候政策建模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政策协同视角,与会师生获益匪浅。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就模型运行所需的时间和算力、气候政策的选择依据、未来模型的进一步改进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供稿人:赵文)